DaXue's Notebook

  • 学习
    • 编程
    • 数学
  • 生活
    • 随笔
  • 关于
    • 关于
    • 隐私政策
  • 留言板
  • 服务监控
  • 友情链接
风帆
大雪无寒的随行笔记
  1. 首页
  2. 生活
  3. 正文

关于我、过去、以及亲密关系的困惑

2025年8月19日 4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一 低烧

回头看,那些曾经翻涌的情绪,早已沉淀成了静静的一层底色。我已经很久没有因为他落泪了。说起来,那个“他”并没有在我生命中占据过一个明确的位置,却像一块长期附着的滤镜,影响了我对情感的理解,对关系的期待,甚至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我们是在高中认识的。那时的关系很微妙,说不上恋人,也不只是朋友。介于两者之间,有些亲密的互动,有些暧昧的言语,也有些令人摸不透的沉默。我们写信互诉心绪,一根火腿肠都能成为彼此的暗号。那时的我喜欢他,喜欢到会因为他和别人说话而吃醋,却又不敢直说。每一次情绪化的反应,其实都是在笨拙地表达一种渴望。但那时的我不懂,也不敢承认。

这份喜欢持续了很久,甚至拖进了大学的前三年。我没有开启任何新的关系,一直在等待一种“转机”,能让我弄清楚——我们之间,到底算不算什么。直到有一天,他告诉我自己交了男朋友,我才恍然意识到,原来这场等待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果。那一刻,我才真正逼自己与这段执念告别。

我记得自己试图体面地退出。我写了一封认真的告白信。发送时我早已知道结局,却带着一种“不留遗憾的”心理摁下了发送键。他也回了我,那封回信正如我所料,礼貌、真诚,却透着克制和疏离。结束的方式不算难堪,可我知道,那只是我一个人画下的句点——在我的放下里,他并没有真正参与。

后来,他和男朋友分手,又重新联系了我。我以为自己已经长大许多,可以平静地应对。我们偶尔聊几句,我不再执着于他的回复,也不再把这份联系看作特别的机会。那种强烈的期待似乎真的淡了。可有时候,一个普通的对话,却会唤起那些细碎的记忆:他帮我系鞋带,我在他生病时端水递药,他爷爷去世时我在深夜安慰他,还有那次冷战后在街角拥抱的黄昏。那些画面并非纯粹的甜蜜,它们裹挟着我的羞涩、不安,还有一丝未竟的遗憾。

如今回头看,那些我以为的回应,或许并不是真正的回应。它们更多是我在期待落空时抓住的蛛丝马迹,是我拼命想从他那里找到些“他也在意我”的证据。 但其实,他从未真正承诺过什么——那份“回应”,更多存在于我的诠释里。

这也许是我一直以来的问题:我太容易把想象投射到一个人身上,把关系幻想成一个盛器,期待它承载我所有的渴望与不安。而当它不堪重负时,我只能把重量收回,自己消化,然后假装已经释然。

即便如今,我也不敢说自己完全走出来了。这不是撕心裂肺的挣扎,更像一场长期的低烧——你知道它在,却说不清它的形状。它没有明确的对象,却化作一股暗流,在深夜里,在面对新关系时,悄悄干扰我的判断。

我曾以为,那段经历至少证明了我曾深切地爱过。可正是这股暗流,让我慢慢明白,感情最沉重的代价,并非某个撕裂瞬间的心碎,而是那种在漫长岁月中悄然滋长的自我怀疑。它不像一道清晰的伤口,更像一层无形的雾,不知不觉间,就遮住了我对亲密关系的判断。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会在开始前踌躇,在靠近时退缩,只因为曾经那份热烈,始终没有等来一个清晰的回应。

或许,这才是至今未解的难题。

二 口香糖

我曾以为,放下就像卸下沉重的行囊,从此可以轻装上阵。可事实上,它更像一块黏在鞋底的口香糖。你以为已经干净甩掉,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再次抬脚时,那股细微的黏腻依旧提醒你:它还在。

如今的困扰,早已不是“还在想他”这么单纯。我不再为那段往事落泪,但那份悬空感换了一种形态,潜伏在我看待未来关系的方式里。它变成了下意识的患得患失,甚至退缩。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拥有一段真正稳定的关系。大学时,我并非没有机会。我在学校论坛认识过一个聊得投缘的人,甚至约好见面。可见到本人时,我发现自己被一些外在细节绊住了:他比我矮,气质也与想象不符。好感就像被瞬间抽走。我当时把理由归结为学业繁重,后来才承认,其实是外貌的不合让我失了继续的欲望。或许不光彩,却骗不了自己。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切断得很干脆,但终究还是伤了人。

还有那个学弟。我们关系不错,他对我有意,而我临近毕业。我说自己不相信异地,于是拒绝了他。可那时的我,其实是害怕开始——害怕投入之后,又一次跌入未知的等待。于是干脆不开始,以免重演旧戏。

这些经历让我慢慢看清:问题不是机会不来,也不是我无法被吸引,而是当“可能性”出现时,我立刻进入防御。仿佛一旦往前一步,就必须准备好被抛下。这不只是过去留下的阴影,也与我对关系的不确定感纠缠在一起。毕竟,在这里,两个人的结合缺乏外部保障,更多依赖个人意愿来维系。我很难忽视这种不稳定。当它与过去的记忆叠合,恐惧便愈发强烈。

于是我在期待与排斥之间摇摆。期待,是出于本能;排斥,是出于自保。我想靠近,却提前感到疲惫;我想抓住,却想到结局而松手。有时我用理性的说辞包装自己,比如“条件不合适”“距离太远”“时机不好”。可我心里清楚,那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不相信,这份关系能长久到让我安心。

被困在这种模式里的感觉很微妙。它不会让人痛到崩溃,却让你在很多时候,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别人可以轻易投入,而我总是在靠近前退开一步。久而久之,不仅他人渐渐退去,我自己也习惯了这种退缩。

现实层面的考量也在加固这种退缩:在这个环境里,关系本就更开放、更易变,没有制度保障。我在潜意识里,将这种不稳定当作前提,它渗透到我对关系的理解中。久而久之,即使机会来临,我也常常半推半就地放过——或者,被放过。

这种习惯,究竟是保护还是消耗?我分不清。或许它两者兼有。有些夜晚,我会突然想:如果真遇到一个让我心动的人,我会不会再一次,用尽各种理由说服自己转身离开?

我没有答案。只是,那块黏在鞋底的口香糖,还在。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25年8月20日

大雪无寒

菜就多练

点赞
< 上一篇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关于我、过去、以及亲密关系的困惑 如果的尽头 学习通快速导出作业脚本 中期总结 灯下随笔(二) 学习通视频任务自动化完成程序
如果的尽头关于我、过去、以及亲密关系的困惑
一些吐槽 灯下随笔(一) 灯下随笔(二) WordPress静态资源加速指南 学习通视频任务自动化完成程序 中期总结

COPYRIGHT © 2024 DaXue's Not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

湘ICP备2020022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