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突然想起了去年给自己所写的信。可惜由于服务器数据丢失,已经无法再找到当初的原文了。但,零零碎碎的记得,里边的内容不外乎是“励志”“转专业”等。可现实终归不是小说,你能像主角一样在紧要关头憋出一个大招来个罗曼蒂克的华丽逆转;又或者说现实就是小说,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早已定好。只可惜我并非主角。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可能在别人眼里过的还算比较成功——拿过奖学金,混过竞赛,某些时刻还能通过一些皮毛的技术手段来提供一些灰色的交易。然而,我清楚(或者不那么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些看起来“光鲜”的外表下,我不过是一个执行力低下而又喜好面子的一个人罢了。我对于追寻知识的动力经常更多的来源于外界的影响,比如父母亲人的督促,对因成绩而带来的名誉或者金钱的渴望等,而并非纯粹的从获取知识这一个角度出发。窃以为这种充满功利性的自我驱动力无法长久,可它似乎在这个社会屡试不爽,不少人凭借着这种功利性的驱动力取得了不菲的收益。
当然,每个人的内在驱动力或多或少的会有功利性的因素伴随,这是十分正常的。就像高中生努力学习是为了上一个好的大学,大学生好好学习是为了考研、考公,或者说是为了凭此扎实基础知识,方便以后工作——但总归看来,“工作”所带来的金钱或权力等副产品才是我们所追寻的,而在此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却往往不会那么被重视。
这倒也符合马斯洛曾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
个人的绝大多数欲望和冲动是相互关联的。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仅仅是生理的,还有心理的,他们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东西,文化不能扼杀它们,只能抑制它们。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层次的需求。当一组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组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1]。
而中国目前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至今仍挣扎在温饱线上[2]。这或许可以解释部分人为何对于获取知识没有强烈的欲望,因为他们在很艰难的活着。这与仓廪实而知礼节[3]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也是为什么在菜市场等低学历人群较多的地方,更能感觉到有”市井小民“的气息。
那么,排除这些没有精力进行学习的人,剩下的有余力的人群又在干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现在人们获取信息最方便的方式了,也就是视频。在声光的双重刺激、作者精心设计的节奏、流畅的动效下,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在信息增加的快感中,如痴如醉。
而人类最基本的探知欲和好奇心在科技较为发达的今天则很容易会被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流类的奶头乐满足。这些视频会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只需动动手指,似乎就能获取无穷无尽的宝贵知识。非常遗憾的是,以我的使用经验来看,大部分的视频所传播的信息还达不到”知识“的程度,只是简单的对已有信息的整合,能跨入知识门槛的少之又少。而较为深入的知识则受限于发布者的水平和视频时长,也无法通过此类短视频平台传播。
但它大大缓解了人们的焦虑感。许多人都有着这样的一个经历:明明知道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却经常一边做着一些消遣的时间的事情,一边焦虑的暗自祈祷事情会出现转机。直到迫在眉睫,才不情不愿的草草结束那些任务。这就导致在本该放松的时间却没有真正的放松;而在应该学习的时间却没有有效的学习。抖音这类短视频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聊以自慰的借口:”我没有消磨时间,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学习而已。“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现自己与那些真正学习的那些人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于是最终这个借口也不那么奏效了。
二
引用
↑1 | 维基百科编者. 需求层次理论[G/OL]. 维基百科, 2022(20220602)[2022-06-02].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oldid=71961118. |
---|---|
↑2 | 中国国家统计局.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2020(202009)[2020-09].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0/indexch.htm |
↑3 | 司马迁.管晏列傳[G/OL].Wikisource,,2020年03月2日00:41[2022年06月26日15:17].-{R|https://zh.wikisource.org/w/index.php?title=%E7%AE%A1%E6%99%8F%E5%88%97%E5%82%B3&oldid=1773125.}- |
文章评论